11月30日讯 让村民的信用变成既能看得见还能摸得着的实惠,是夏张镇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最为鲜明的特征。通过信用积分、信用币、信用超市等具体形式,让讲信用、守信用、积极参与村庄治理,成为了家家户户的新时尚,也形成了夏张镇基层治理的新探索。
记者在夏张镇于家官庄村看到每户的家门口都安装了智慧门牌,上面不仅写有“家风正、诚信优、家庭美、邻里和”的创建标准,还附有一个二维码,只要用手机“扫一扫”,就能清楚看到农户的家庭成员、信用状况和信用积分情况。村信用办主任于海龙介绍说,“现在在我们村,闺女找婆家、儿子找对象,不用多打听,扫一扫家门口的信用二维码就一清二楚了,守信挣积分成了我们村的新风尚。”一个小小的二维码,让村级信用体系建设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,也使得基层治理变得更智能、更方便、更洋气。
为了让村民信用情况得到更科学的量化,于家官庄村结合村里实际,通过村“两委”会、党员会、村民大会等形式,共同商议制定了70项信用信息指标,包括参加新时代文明志愿活动等加分指标36项 ,随意焚烧秸秆等减分指标34项。“原来单靠村规民约不好管、管不了的事,现在我们都用信用积分的形式管起来了”,于海龙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信用积分量化制定及实施的各个环节。“为了确保村民信用信息认定的公平、公正,村里每月25号召开信用议事会,对村民信用加减分等进行审核认定,认定结果在村内微信群和公示栏进行公示,接受全体村民监督”。
在村口的信用超市,记者碰见了正拿着信用币前来兑换生活用品的赵奶奶。据介绍,为激励守信,村里建起了这所信用超市,村民可凭借信用积分兑换等值的信用币,拿着信用币就可以到信用超市兑换物品。此外,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村民,还可享受岱岳农商银行10—20万元低息无抵押信用贷款。
通过这种让大家伙儿真真切切能够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方式,把无形的道德标准转化为有形的信用积分,大大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村庄管理的意识,村庄善治氛围愈发浓厚,特别是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。“如今,村民不仅能够自扫门前雪,还积极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务,只要喇叭一吆喝,大家伙儿都争先恐后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,村里已经自发组建了红先锋、好家园、巧厨娘、巧工匠4支近80人的志愿服务队,定期开展卫生清洁、为孤寡老人洗衣、做饭等志愿服务。可以说,我们村的信用体系建设正融入日常生活,形成了新常态”,于海龙感慨地说。